2120.书法及其特征

发布时间:2022-03-03   来源:未知    
字号:

  一、什么是书法
  书法,植根于中华广袤而肥沃的文化土壤.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与汉字共生的书法,数千年来以其朴素简洁的点画.滋生繁衍出流美生辉的艺术作品.与诗词绘画并行于博大精深的华夏艺术殿堂,给世人以至上的视觉审美享受和永恒的精神人格滋养。
  “书法”一词,对我们而言,是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但具体何谓书法?未必人人都能清楚界定。按字面理解,写字日“书”,写字之法谓“书法”。书法即书写汉字的方法。
  不过,严格说来.书法不仅是一种书写汉字的方法,也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汉字表现艺术。诚如北大王岳川教授所说:“手法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艺术现象,而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事实上.书法的内涵外延是颇为丰富的。因为。从民族文化的层面审视,“什么是书法”已涉及书法本质特征的问题。
  二、书法的本质特征
  首先,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书法与汉字共生,书法离不开汉字。与世界其他民族语言的文字相比,以形表意的方块汉字是具有丰富艺术潜质的文字。虽然人类早期使用以形表意文字的民族并不仅仅是汉民族,还有诸如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的楔形文字、玛雅人的玛雅文字等,但它们由于各种原因,或消失.或被拼音文字取代,最终都没能流传下来。就是作为线性文字的现当代西方拼音文字,由于在其形态上因笔画结构单调而缺乏艺术潜质.始终也没有走向书法艺术的道路。汉字则不同,它在古老象形的基础上,又采用了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等造字、用字法.使泱泱汉字拥有了丰富多彩的“结构”、“笔画”、“笔势”和异体、俗体以及篆、隶、楷、行、草等众多字体的书法艺术特质,呈现出千姿百态、变化万端的艺术形态特征。这自然也给历代书法家的创造活动提供了无限广阔自由的艺术空间。
  书法作为巾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在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中.以其抽象空灵等特有魅力而独树一帜。与人类古今众多文化艺术相比较.中国书法赖以滋生繁衍的中华文化.其最大特征是简约内敛、婉约含蓄。例如,中同传统哲学的代表道家主张“犬象无形.火音希声”.中国传统文学一贯追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以及巾国传统绘画的”敞点构架.空灵静远”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委婉含蓄.余音绕梁”……而这些审美特征.皆蕴涵于中国书法艺术之中,甚至更为丰赡而深刻。具体而言.书法艺术的语言是最为抽象的“线条”,书法艺术的色彩是极为简单的黑(字)、白(纸)两色。但逻辑规律伟·诉我们:外延愈简单,内涵愈丰富。形式上简约含蓄、抽象空灵的中国书法.最能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诚如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所说.书法”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
  其次.书法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岂术。书法艺术源于何时?历来争论颇多,或日产生于汉末.或日产生于六朝,或日产生于殷商。我们以为:作为与汉字共生的书法,汉字起源之时,便是其滥觞之时。据现当代语言文字研究成果表明,汉字与人类其他民族语言的文字一样,最初是源于图画与契刻;汉字的萌芽大慨在距今约六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其雏形即尚不成系统的陶文;汉字的成熟期应在距今约四于年的夏商时期,其标志即在殷墟(今河南安阳)出土的已非常成系统的大批甲骨文’亨:?至今已…土的刻辞甲骨近近16万片.约45000多字,其中能辨识的约1/3左右。从其形体视之,甲骨文已具有完整的构形表意特征.其书刻方法也较为规范,表现出明显的书写契刻主体审美需求。对此,启功先生曾在《关于书法墨迹和碑帖》中指出“:甲骨史“笔划的力量的控制,结构疏密的安排,都显示出写者具有深湛的锻炼和丰寓的经验。可见当时书法已经不仅仅是记事的简单号码,而是有美化要求的”。当然.对于甲骨文的创作者何高‘.其审美追求是否刻意,尚难断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系统成熟的甲骨文字.都是华夏先民“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说文解字·叙》),博采自然万物和社会酉态之众美精华的结晶,它们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华夏先民对自然社会天地万物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追求。由此我们认为,书法的美学内核是与汉字共生的.从广义层而着眼.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已有将近四千年的悠久历史。当然,按当今书法理论界的研究.中国书法的历史还存在广义与狭义的界定.还应有一个较为科学公允的内部分期.即魏晋及其以后被称为汉字书法的自觉期.魏晋以前的漫长阶段被称为汉字郫法的自然期。
  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无论在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方面.都有着非常丰赡的积淀。在书法艺术作品的创作上,历代各领风骚的书法大师诸;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米芾、赵孟烦、王铎等,给世人留下了《曹全碑》《兰亭序》《龙门二十品》《颜勤礼碑》《自叙帖》《蜀素帖》等琳琅满目、美轮美奂的优秀书法珍品.使其成为人类文化艺术长廊中至今仍熠熠生辉、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在书法美学理论研究方面.古今书法理沦家们撰写了诸如《书谱》《书断》《书法雅言》《艺舟双楫》《广艺舟双楫》等系统深刻、卷帙浩繁的优秀书法美学论著。使其成为世界艺术美学文化殴堂巾独树一帜的理论圭臬。它们共同积淀为富有浓郁人文情怀与博大精深内涵的f5法艺术史化.并在人类文化艺术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显赫地位。
  书法是雅俗共赏、流芳万邦的艺术。在广袤的华夏大地.汉字书法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上层雅文化而言,在历代贵族世大夫中.好书工书者俯拾皆是.不胜枚举。诚如苏东坡云:“自古英主少有不工书者。”(苏轼《书太宗皇帝急就章》)。例如梁武帝萧衍、唐太宗李世民、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和康熙、乾隆以及现代伟人毛泽东、蒋中正等,无论英主庸君皆堪称书法大家。其中尤以唐太宗最为突出.其一生都红心摹手追《兰亭序》,临终还求高宗将《兰亭序》随葬;其流传至今的手笔《温泉铭》、《晋祠铭》等,均开创了行书入碑之先河。
  在中国历代文人士大夫中,书法大师更是层出不穷.蔚为大观。如我们熟悉的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盂糖、褚遂良、苏轼、米芾、张旭、怀素、孙过庭、黄庭坚、于佑任、郭沫若、赵朴初、启功、欧阳中石……他们均是我国历代各领风骚的书法大师。在他们留下的书法作品和书法理论著述背后,都呈现出深深的民族文化烙印。散发出浓郁感人的人文情怀。
  从草根俗文化而言,中国历代民问学书、爱书的轶闻佳话代不绝书.妇孺皆知。比如据史书记载.东汉蔡邕的书法佳作《熹平石经》一经写出.洛阳城内外庶民百姓。扶老携幼前往观瞻,一时观者如市.摩肩接踵.车水马龙,为之路断。明代“哭门书派”之首文征明.一日课徒三千,追随其学书者云集响应,其中多为市民百姓。再如.虞和《沦书表》所载王羲之书卖扇老妪扇面、王献之书好事年少精白纱袖.唐人张同《幽闲鼓吹》所载草圣张旭在常熟任县尉时与告状老翁的典故.以及民国书法大师于右任在陪都时关于“不可随处小便”警示语成“小处不可随便”大格言的轶事……这螳文献记载、民间传说,莫不充分说明,在中国历代民间草根群体中.任中华积淀丰赡的民俗文化中.汉字书法自始至终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
  汉字书法作为东亚母文明一中华文化的核心要素.在数千年前,就随巾华文明向周边民族、国家辐射,而传播到日本、高丽(今韩国和朝鲜)、安南(今越南)等国家。汉字书法在这些国家,早已成为其举国上下喜欢的传统艺术;尤其是在日本、韩同,汉字书法至今仍深受青睐,从而孕育出了不少书法大师,他们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优秀书法艺术作品。在世界其他国家与民族,汉字书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世界级科学文化大师、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中.针对汉字特有的书法美学特质说:“汉字精炼简洁和玉琢般的特质.给人的印象是朴素而优雅.简练而有力.超过人类创造出来的、表达思想感情的任何工具。”近代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在其晚年时,特别倾心于中国书法,他曾说:“如果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我一定不是个画家,而是一个书法家 【楷书字典】,我要用笔来书写我的感情。”当前,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输出日益频繁,全世界已有近500多所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正在积极地传播与学习中国语言文化。而作为中华文化核心要素之一的书法艺术.已成为深受全世界孔子学院学生欢迎并努力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总之,汉字书法经数千年的传播发展.早已成为一门流芳万邦、具有普世人文情怀与普世美学价值的艺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