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大批初中高中生从城市来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们中的大部分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才返回城里。这批人被称为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在淄博,知青有五万多人。年华易逝,青春不再,近年来,淄博知青中的代表发起建立淄博知青博物馆,记录这段令人难忘的岁月。
今天下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张店区沣水镇张一村的淄博知青博物馆筹备处。昌国路北侧一条小路边,黑色的大铁门敞着,走进去只见南北东三面是样式古旧的房子,沿着院子西边往前走,正面是安装了六扇大门的房子,看起来像是仓库,上面有8个大字,“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下面写着“淄博知青博物馆”。整个场馆占地12亩,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旁边筹备处的办公室里堆着知青们刚刚送来的老物件,金属包角的箱子保存完好,开始掉漆的吉他仍能发出悦耳的音乐……
“我就是个知青,在周村北旺村下的乡。”62岁的张店区政协原主席周明是博物馆筹建工作负责人,1974年,在周村城里长大的他来到北旺村,在这里度过了四年多的岁月,直到1979年初才返回城里。
淄博市文物局原局长刘忠进也是博物馆的发起者之一,鉴于其丰富的博物馆工作经验,筹备组邀请他谋划博物馆的布局。
目前,在淄博下乡及淄博籍在外下乡知青送来了上千件带有知青印记的老物件。周明介绍,“昨天一天就送来了100多件。”
博物馆建成后靠什么维持运行呢?张一村党委书记兼村主任赵乃民表示,村里有个生态园,挣来的钱用于博物馆的日常维护,博物馆为生态园盖上知青文化的面纱,这样既能增加村民收入,也能研究继承知青文化和精神。
来源:鲁中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