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9.一开卷如宝剑出匣----《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发布时间:2022-03-19   来源:未知    
字号: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清代/1691年,石涛,纸本设色,手卷,纵42.8厘米,横285.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三十年(1691年),石涛自北京南归前,创作了杰作《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根据题跋可知,石涛此画深有用意。除了表现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主张之外,更重要的是抒发了他胸中的不平之气。因此画中以水墨淋漓,苔点繁密,老笔纵横的画法一气呵成地绘制了这幅高头大卷。正如卷后潘季彤跋中说的“一开卷如宝剑出匣”,寒气袭人,光芒四射,“令观者为心惊魄动”。作者以细笔层层勾皴,由淡而浓反复渲染,尤其是苔点的运用,经由干、湿、浓、淡,反复叠加,如同雨借风势,磅礴细密,自然山川的豪放郁勃之势,淋漓尽致地立在纸上。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局部,清代/1691年,石涛,纸本设色,手卷,纵42.8厘米,横285.5厘米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局部,清代/1691年,石涛,纸本设色,手卷,纵42.8厘米,横285.5厘米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局部,清代/1691年,石涛,纸本设色,手卷,纵42.8厘米,横285.5厘米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图中有一段对长城的描绘,这不仅是长城图像首次在山水画中出现,同时,也印证了此画的写实性以及作者所提倡的师法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美学观。该画在表现上,于奇险中见雄浑,严谨处寓虚空。虽看似笔墨豪放,皴擦点染尽在无意,而在整体上却把握了峰峦层次,云气走向及林木隐现的神韵。特别是,它的构图虽然充塞满纸,却丝毫不失疏朗空灵,这的确是只有搜尽奇峰才能炼就出的本领。整幅画面显得苍莽凝重,深得元人意趣。尽管他在卷后自谓“不立一法,是吾宗也”,其实还是脱不开传统技法。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中石壁险峰,奇峦怪石,古木飞瀑,长城如巨龙蜿蜒盘桓于山巅峡谷之中。山中小道崎岖险峻,曲尽其态,这是他北游中所见风景。全画笔墨纵横飞舞,繁皴密点,气势磅礡,画中特别突出的是苔点,尽管石涛的山水画几乎都有苔点,但这幅满山上下点满苔点,且以浓点、枯点为主,满纸皆是点子世界,正如他在一幅画中题跋云:“古人写树叶苔色,有淡墨浓墨,成分字、个字、介字、品字、△字,以至攒三聚五桐叶、细叶、柏叶、楮叶、柳叶等,垂头、斜头诸叶,以形容树木山色风神态度。吾则不然。有反正阴阳衬贴点,有夹水夹墨一气混杂点,有含苞藻丝、缨络、连索点,有空空阔阔乾燥没味点,有墨无墨飞白如烟点,有焦墨似漆邋遢透明点。更有雨点,未肯向学人道破:有没天没地当头劈面点,有千岩万壑明净无一点。噫,法无定相,气概成章耳。”但仔细体察,在密不通风的淋漓笔墨中,依然有著类如书法艺术中所讲求的疏能走马的空间,体现著画家的艺术匠心与高超的笔墨运用,使人耳目一新。卷末有一段长题,其中说到:“道眼未明,纵横习气安可辩焉?自之曰:此某家笔墨,此某家法派,犹盲人之示盲人,丑妇之评丑妇尔。监赏云乎哉!”在这里,石涛对脱离客观生活的盲目创造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也阐明了自己“搜尽奇峰打草稿” 的艺术观点。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局部,清代/1691年,石涛,纸本设色,手卷,纵42.8厘米,横285.5厘米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画卷迎首处,石涛自题:“搜尽奇峰打草稿”,钤“老涛”。画尾的空白处,有石涛于画兴之余所题写的长篇画论:“郭河阳论画,山有可望者、可游者、可居者。余曰:江南江北,水陆平川,新沙古岸,是可居者。浅则赤壁苍横,湖桥断岸,深则林峦翠滴,瀑水悬争,是可游者。峰峰入云,飞岩堕日,山无凡土,石长无根,木不妄有,是可望者。今之游于笔墨者,总是名山大川未览,幽岩独屋何居?出郭何曾百里入室,那容半年交泛滥之酒杯,货簇新之古董,道眼未明,纵横习气安可辩焉?自之曰:此某家笔墨,此某家法派,犹盲人之示盲人、丑妇之评丑妇尔,赏鉴云乎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学者知之乎。时辛未二月,余将南还客且憨斋,宫纸余案,主人慎庵先生索画并识请教,清湘枝下人石涛元济。”钤“苦瓜和尚”、“冰雪悟前身”、“石涛”。后隔水及尾纸,有墨香堂、陈奕禧、徐云、叶河音布等家题诗和题记。全幅钤鉴藏印数十方。

参考资料
书画知识
书法学习
字画鉴赏
书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