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torers in the studio of the Doerner Institut prepare for a conservation.
Photo by Matthias Balk/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作为温斯顿艺术集团(Winston Art Group)的常务董事,伊丽莎白·冯·哈布斯堡(Elizabeth von Habsburg)在30年的从业生涯中见过不少的赝品。她对一批法贝热(Fabergé)的收藏仍记忆犹新——在这批100件藏品中,仅有两件是真迹。除此之外,她还鉴定过一幅塞尚(Cézanne)的伪作,也发现过一整仓库的伪造艺术品。冯·哈布斯堡甚至无需过目,就能判定它们的真伪,因为这批藏品的相关文件中早已显露端倪。
艺术品赝品成为头条新闻的背后,少不了对忽视细节的缜密核查,以及鉴定实验室测试材料的帮助。这些技术固然有助于识别赝品,但却并非不可或缺。事实上,根据估价师、律师和其他专家的建议,收藏家可以使用一些更简单、便宜的策略来帮助识别潜在的赝品,以免追悔莫及。
第一步:了解你的经销商
Paul Cézanne, Harlequin, 1888-1890, Oil on canvas, 39 3/4 × 25 9/16 in, 101 × 64.9 cm.
Courtesy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在接触艺术品之前,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经销商。在法贝热的造假案例中,冯·哈布斯堡女士就发现了诸多疑点:一方面,大部分作品缺少关键性的文件,而另一方面,在数年时间内将赝品源源不断卖给不知情藏家的经销商,也同时全权负责该藏家藏品的年度估价。在购买任何价值数千美元或更高价格的艺术品时,都不要仅凭卖家的一面之词来作出决定。冯·哈布斯堡表示:“你必须拥有独立的建议渠道。”
材料化学家、艺术科学分析公司(Scientific Analysis of Fine Art)总裁詹妮弗·马斯(Jennifer Mass)说:“购买艺术品是十分情绪化的决定,而艺术界的作风也尤为老派:无需审慎核查,握手即可成交。”当收藏家向经销商提出太多问题时,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很不礼貌。那些自称为了获得藏品率先致电经销商的藏家,更容易对此感到羞赧。正是这种莫名的兴奋、对错失良机的恐惧和盲目的信任,导致收藏家在不知不觉中买到了赝品。
做一些“侦探工作”
Natalia Goncharova, Laundresses, 1911, Oil on canvas, 40 1/5 × 57 1/2 in, 102 × 146 cm.
bpk, Berlin / Russian State Museum, St. Petersburg, Russia / Photo: Roman Beniaminson / Art Resource, NY / Goncharova,Natalia (1881-1962) ? ARS, NY.
避免上当受骗的最好方法就是遏制冲动购买的欲望,并对经销商和作品本身做一些研究。直接上网查找名字是一个不错的开始,特别是要确保经销商信誉良好时,这一招尤为管用。任何负面新闻都是一个警告信号,如若信息乏善可陈,你也不得不提高警惕。在 How's My Dealing 网站上进行检索也值得推荐,艺术家们可以在这个网站上对经销商打分、评论。从经销商对艺术家的态度中,你可以推敲他们对待客户的方式。
一旦经销商通过测试,你就应该开始询问关于作品的问题。它之前的所有者是谁?从哪里得到的这件艺术品?它是否被保存过?你可以直接要求查看它的相关文件。如果经销商在回答你的问题时犹豫不决或避重就轻,那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若不知道建造方式与年份,你绝不会断然买下一栋房子或是一辆车,那又为何对艺术品网开一面呢?
下一步,你需要检查所有重要的文件。这类文件包括作品的所有权历史(provenance)、对签名的鉴定以及展览和保护(conservation)的记录。每一件并非全新的艺术品都会有相应的来历证明文件。如果无法提供,那肯定有什么猫腻。对于新的艺术品而言,你可以随时联系艺术家或他们的工作室,询问作品的情况。
成为出处专家
Jean-Michel Basquiat, Crimee, 1982, Acrylic and oil paintstick on Masonite, 72 × 144 in, 182.9 × 365.8 cm.
? 2012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一名“称职”的伪造者深切知道出处的重要,因此文件本身的真实性也需要与艺术家的作品目录(catalogue raisonné)进行逐条核对:作品目录权威、全面地记录了一名艺术家创作的所有作品,通常由艺术家的遗产管理人编纂而成。除此之外,证明文件(authentication documents)也可以伪造。事实表明,冯·哈布斯堡发现的拉斯维加斯仓储赝品就是证明文件造假的绝佳案例。真实存在的专家名字屡次出现在文件中,但他们本人却否认签署过有关文件。
在检查一件作品的文献资料时,你也可以自己做一些调查。维尔登斯坦·普拉特纳研究所(Wildenstein Plattner Institute)就是一个很好的数字目录来源。有经验的研究人员或估价师也可以提供相应的帮助。尽管如此,估价师(appraiser)仍不足以鉴定作品的真伪。只有与相关艺术家关系非常密切的鉴定师(authenticator)才能做到这一点,例如与之长期合作的遗产管理人或是经销商就是不错的人选。
虽然专家们可以帮助追查出处,并仔细观察作品是否出自艺术家之手,但他们可能不愿意对一件作品做出任何明确的评价,因为一旦出错,就有可能被起诉。诸如此类的顾虑是沃霍尔鉴定协会(Warhol Authentication Association)在2012年解散的原因——它深陷真伪纠纷的诉讼旋涡,从而出现了资金问题。然而,估价师仍然知道要去寻找哪些漏洞,比如缺乏最近的认证、展览历史或文献引文,价值被极度夸大,抑或作品的标题有出入等等,都是文件造假的线索。当然,也不要忘记审查你的估价师,隶属于某家专业协会或拥有其认证是有力的资质证明。但请记住,真实的作品文件也经常存在漏洞,关键是要弄清楚哪些漏洞是可信的,哪些不是。
Willem de Kooning, Two Women with Still Life, 1952, Pastel, charcoal on paper, 22 1/4 × 18 3/4 in, 56.5 × 47.6 cm.
? 2012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正如鉴定师 Louky Keijsers Koning 所指出的那样,有些情况下,艺术家目录也会出现纰漏,也可能是艺术家在某一时刻更改了作品的标题。许多文书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丢失。然而,在最为典型的赝品案例中,往往存在着多份可疑或丢失的文件。“碰上一件遗漏作品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Keijsers Koning 说,“因此,出处非常、非常重要。”
一名好的伪造者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也是一位狡猾的学者和精明的商人。他们会寻找合理的空隙趁虚而入,复制那些没有目录抑或目录内容欠缺的艺术家作品,例如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以及阿梅迪奥·莫迪尼亚尼(Amedeo Modigniani)等艺术家都是他们的造假对象。除此之外,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因没有相应的鉴定机构不幸成为造假的“座上宾”,而班克斯(Banksy)和纳塔利娅·冈察洛娃(Natalia Goncharova)则因不断上涨的市场价格和尚不深入的学术研究,成为伪造者格外偏爱的艺术家。
合同的义务
Courtroom illustration from a previous 2016 settlement regarding fakes sold by Knoedler Gallery.
Illustration by Elizabeth Williams. Courtesy of Elizabeth Williams Studio.
一旦你完成了分析签名、风格和作品背面画廊标签真伪的研究工作,并对你的购买行为充满信心,那么和你的经销商签订一份良好的合同就显得极为重要,这能够确保艺术品有迹可循。Keijsers Koning 表示,她经常提醒藏家保留发票和鉴定报告,但很多人甚至没有发票。在臭名昭著的诺德勒画廊(Knoedler)造假案中共同代理原告的 John R. Cahill 律师补充道,一旦发现造假,合同是保护买家的关键。
Cahill 说:“在大多数州,真实性是否是交易的一部分,需要由法官或陪审团来决定。”众所周知,经销商常常为自己制造漏洞,通过声称作品“据我所知是真实的”来避免可能的责任。尽管如此,纽约州已出台一项法律,通过长达四年的保证期来保护买家。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发现作品是赝品,他们有权要求退款。
“一份好的合同不仅会表明作品是真迹,而且会明确指出,卖方毫无保留,已披露了一切你所知的信息。” Cahill 指出,诺德勒画廊之所以被起诉欺诈,是因为它没有向买家坦诚,国际艺术研究基金会(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Art Research)未能明确鉴定其中一幅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画作是真迹。这本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可以让买家意识到有造假的问题。
不过,拍卖商并不总是有错,他们自己也常被赝品愚弄。即使是像佳士得和苏富比这样的大型拍卖行,也曾无意中出售过伪造的作品。而对于大师级的赝品——那些成为全国头条新闻的赝品——则不得不仰赖鉴证技术,将其骗术公之于众。
科学让赝品现形
Han van Meegeren, 1945.
Photo by Koos Raucamp. Courtesy of GaHetNa (Nationaal Archief NL).
Cahill 说:“好的伪造者都很小心翼翼。他们在造假时,会尽量选用真正艺术家所使用的材料。”他补充道,复制中国古代陶瓷的人经常从真正的同时期陶器上取下碎片,并将其磨成粉末加入赝品之中,以掩人耳目。沃夫冈·贝特莱奇(Wolfgang Beltracchi)等最臭名昭著的“成功伪造者”们更不惜购买旧的画布,为伪作特制该时期的颜料。
“贝特莱奇的赝品制作手段十分高超,他在科学研究上下了很大功夫,”材料化学家 Mass 说。但他也露出了马脚:一幅据称是1914年制作的海恩里希·坎本东克(Heinrich Campendonk)画作被发现含有钛白的痕迹——这种颜料在当时并不存在,从而终结了他的造假史。
在艺术科学分析公司的实验室,Mass 专门从事艺术品的材料分析,例如分子分析(molecular analysis)、光谱分析(spectroscopy)等,都是她会诉诸的分析手段。Mass 说,她所使用的所有分析技术要么是非侵入性的,要么是侵入性极低的。她可以从英文句号大小的样本中获得她所需要的所有信息。2014年,Mass 的团队与华盛顿特区的菲利普收藏馆(Phillips Collection)合作,利用多光谱红外线揭开了毕加索《蓝色房间》(The Blue Room ,1901年)下掩藏的“画中画”。这是一次惊人的发现,也扫除了之前对该作真实性的一切疑窦。
The Phillips Collection House. Photo by Robert Lautman.
Courtesy of The Phillips Collection, Washington, DC.
Mass 解释说:“在红外成像下,如果作品下面空无一物,构图或草图完全没有任何修改的痕迹,那么就很可能是赝品。”归功于这种鉴证方法,一些表面上看似为17世纪的荷兰绘画,实际上被证明是19世纪的复制品。两幅雷同的画作,有草图和构图变化的那幅总是原作,这些痕迹表明了艺术家在何处改变了主意,或进行了调整。在分析画作颜料(包括颜料和填料)时,她时常发现有人试图掩盖作品的真实状况。在其中一个案例中,一幅画作有80%的颜料上了覆盖色(overpainted),但买家对此却毫不知情。
但即使是在鉴证层面,分析画布甚至是附带的文件,也往往比颜料本身更有说服力。Mass 说,她在绘画上发现很多赝品的线索,因为画作采用的画布带有光学增白剂,而这种增白剂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才被发明使用。此类问题也会出现在伪造的文件上,这也是 Mass 在她的团队中安排了一名纸张修复专家的原因之一。
“核”鉴定
Leonardo da Vinci, épouse de Francesco del Giocondo, dite Mona Lisa, ou la Joconde (Wife of Francesco del Giocondo, called Mona Lisa, or la Joconde), 1503-1506, 30 3/10 × 20 9/10 in, 77 × 53 cm.
? 2007 Musée du Louvre / Angèle Dequier.
对画布而言,碳定年法(radiocarbon dating)已被证明是确定其年代的最佳方法。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大学(ETH Zürich)放射性核束物理实验室(Laboratory of Ion Beam Physics)的研究员 Irka Hajdas 专门负责研究文物的碳定年法,包括绘画、象牙雕刻、纺织品和手稿等。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受地球磁场变化、太阳活动,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的核武器试验等因素的影响,大气中的放射性碳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地上升和下降。她表示,确定达芬奇《蒙娜丽莎》(1503-19)的年份几无可能,因为放射性碳的水平在接近两个世纪的时期内(从1450年到1650年)都保持恒定,而这与文艺复兴时期恰好吻合。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对20世纪50年代以后用于绘画的画布进行年代测定就会比较容易。由于核武器的大规模试验,空气中的放射性碳含量显著增加。
A-Eye picks out the most pictorially interesting/meaningful fragments from an original.
Image courtesy of Steven and Andrea Frank.
随着对这些方法的掌握(包括人工智能的全新发展),每天都会有新的伪造品浮出水面。“造假者永远无法预测,人们会发明什么样的分析方法来对付他们的伪作。他们无法根据未来的应用前景来调整自己的赝品。终有一日,他们会掉队。” 修复专家、“艺术鉴定”(Authentication in Art)创始人 Milko den Leeuw 说。“艺术鉴定” 是一家总部位于荷兰的非营利组织,重点研究和推广该领域的最佳实践。“我们的工作就是加快发明,不断检测它们的可能性和局限性。这样我们才能将这些技术整合到一揽子的反赝品手段中。”
虽然人工智能、碳定年法和分子分析都是识别赝品的重要工具,但它们并非必需。最重要的工具仍是细致的研究,而在互联网时代,自己动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容易。正如冯·哈布斯堡所说的那样,“随着网上信息越来越多,赝品也会层出不穷”。切记,千万不要让经销商催促你购买艺术品。“假货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Keijsers Koning 说,“只要心有存疑,就不要买下它。”
(图片来源Artsy官方,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