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必须讲究时效性,要及时有效,掷地有声。
就像新闻的时效性一样。时效性本身就是新闻,以及文艺批评的基本特性,没有时效性的批评如同没有时效性的新闻,都属于过时黄花。因此也就称不上是合格的批评,至少算不上是好的、有价值的批评。
这里我们要分清批评与理论的关系。毋庸置疑,批评很多时候的确需要理论作支撑,因为要批评得有理有据,不能像泼妇骂街。但也必须清楚,批评毕竟不是理论梳理和研究。甚至可以这么说,批评更偏重的是主观性和时效性。选择自己的批评角度和立场,并能够言之凿凿,这就是批评。这也是我一直在倡导的文艺批评的“大批评”概念,即真正的文艺批评,不需要过分或者刻意追求和强调所谓的学术,只要批评得有理有据有节,指出问题恰如其分,不是恶意的、攻击谩骂式的,能够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上自圆其说,这就算是批评,也的确属于批评的范畴。但理论不可以,理论则更加强调的是客观性和总结性,带有系统性、规律性的认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批评家不是真正理论家,有些理论家也不是真正批评家的原因。
但其实批评与理论的最大区别,我认为还并非主观和客观的问题,而是体现在时效性上。因为理论可以在尘埃落定、木已成舟后再做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