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央视书法主讲人杨再春:从写字到书法,离不开这些艺术元素

发布时间:2021-11-10   来源:未知    
字号:
从写字到书法艺术,是一次质的飞跃,使得写字上升到高层次的真正书法艺术作品上来。很多人学习书法写了一辈子,但是始终停留在写字阶段,如何上升到书法艺术的高度?78岁著名书法家、中央电视台书法主讲人杨再春畅谈这个话题,他从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的成长过程说起。

沙孟海活到92岁,是一位大师级人物,担任过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西泠印社的社长,浙江美院的教授,浙江大学的中文系教授,这些都是在学术领域当中响当当的名头。沙孟海学习书法60年,是怎么成为一个书法大师的呢?
他自己说“东涂西抹,冷暖自知,彷徨寻索,走过很多的弯路”。后来转益多师,多方面吸取各种营养来丰富自己,最终才形成他晚年自己独特的风格。

总结起来,沙孟海的学书法过程就是那么几步——
首先,沙孟海年轻的时候初学行书,写《圣教序》,写了五六年没有什么进展。第二,他后来转学《瘗鹤铭》和《郑文公碑》,这是他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他又喜欢上梁启超的方笔,所以他临摹梁启超的《圣教序》《枯树赋》。第四个阶段,他又转学黄道周,黄道周的书法里头有很多碑的东西,所以那时候沙孟海毅然决然地决定抛弃王羲之的《圣教序》了,就开始写黄道周。第五个阶段呢,他又学今人的字,当时有个叫做钱太希的人,写得比较宽博。第六阶段,沙孟海借鉴了诸体,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米芾、黄道周、傅山王铎、吴昌硕等等,他全都借鉴。

有人说,沙孟海一生学遍了大师,这是一个大师的成长过程,他的作品就是通过学这些前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所以说一个书法艺术的成品,它有很多的构成元素。颜柳欧赵的正书的结构严谨,笔法的凝重,通篇的庄严,粗细、长短大小浓淡的变化都不太大(当然也有例外),一般的规律是这样。那么行书和草书在书法艺术当中,它表达的都是书写者的一种精神状态和技法的作品,行草书有很多艺术要素构成。

到了行草书当中,如何上升到书法艺术,就需要更加注重艺术构成元素——
比如“大和小”,在行草书创作当中,有大有小,它避免了呆板;“粗和细”,主要是提笔和按笔的关系,也有中锋和侧锋的使用;“刚与柔”,在书法里头表现的就是方笔与圆笔,方笔敦厚,圆笔轻柔,仿佛太极;“枯和湿”、“浓和淡”、“疏和密”、“斜和正”、“开与合”、“连和断”在行草书当中,相互搭配,可以增强变化的艺术效果,有灵动的感觉。

78岁央视书法主讲人杨再春认为,这些都是书法艺术上的构成元素(当然,远远不止这些)。综合应用这些艺术上的构成元素,这样的写字才具备成为书法艺术的基础,也才会更加好看。
各位网友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参考资料
书画知识
书法学习
字画鉴赏
书画资讯